财会月刊


本刊特稿

  • 公司治理制度与财务理论发展

    杨雄胜;

    公司治理为现代财务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公司治理从股东大会的主体资本观,到董事会的核心价值观,乃至经理会的利益共赢观,为现代财务重塑理论基础提供了方向性指导。公司契约、委托代理、股东、经理、资本五方面治理制度结构的完善,直接推动了现代财务制度变革与创新。

    2022年17期 No.933 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9K]
  • 2019~2021年上市公司财报可信度分析

    叶钦华;黄世忠;徐珊;叶凡;

    财务舞弊研究中最难以实现但又最具有价值的当属事前识别问题。本文基于五维度财务舞弊识别框架,构建财报可信度评价指标,利用天健财判财务智能预警系统和数据库进行数据搜集和处理,分析2019~2021年我国上市公司(剔除金融业A股上市公司)和信用债发债主体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本研究首先介绍智能预警系统的构建逻辑和预警效果,然后分析上市公司总体财报可信度,并从交易所/板块、行业、地区和审计分布等角度进行分类“画像”,最后进行总结和展望。

    2022年17期 No.933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0K]

财务研究

  • 保守抑或激进:中央企业司库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

    张庆龙;方汉林;

    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司库体系建设提出了具有挑战性和紧迫性的要求。司库体系建设作为一项管理变革,受到人主观心理因素和客观条件的双重影响,企业会面临保守还是激进的策略以及建设路径选择。本文认为,建设策略选择应考虑集团管控力度、一把手重视程度、财务转型与财务管理创新、新技术应用、人才储备等核心因素,并提出建设路径选择优化建议,包括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避免规划与实施“两张皮”、重视组织架构设计、通过业财融合促进司库体系建设迈向更高阶段、完善司库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及做好保障及支撑体系建设。

    2022年17期 No.933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2K]
  • 融资融券制度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策略选择

    宋磊;张友棠;韩子超;

    基于融资融券交易非对称的现实,本文以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融资融券制度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制度总体上抑制了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但其中的融资机制会促使企业增加真实盈余管理,并且融资融券制度会导致企业增加正向的研发支出盈余管理和负向的酌量费用盈余管理。进一步研究表明,良好的外部监督机制和内部治理能够抑制企业在融资融券制度背景下进行负向的酌量费用盈余管理,但会增加正向的研发支出盈余管理。

    2022年17期 No.933 3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2K]
  • 高管晋升制度创新与企业绩效

    贺云龙;黄欣;郑琦;

    本文以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高管晋升制度创新的过密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高管晋升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高管职级差距在阈值内愈高,导致的利益趋同效应愈显著,企业绩效也愈好;高管晋升制度创新与企业边际绩效显著负相关,陷入过密化困境,高管职级差距超出阈值时,非理性竞争增强,高管晋升制度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高管政治晋升激励效应比非国有企业更显著,非国有企业因晋升资源较少,更容易出现过密化;高管性别歧视会抑制晋升的激励效应。基于上述结论,从优化高管晋升制度创新资源分配机制、完善高管晋升监督体系与协同推进高管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2022年17期 No.933 4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9K]
  •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信息不对称与债务融资成本

    杨筝;张荻;

    债务融资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引入解释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研究中,探讨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可能路径。研究发现,购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有助于降低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信息不对称程度是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影响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中介变量。上述结论在控制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外部审计机构为“十大”会计师事务所、所处法制环境较好的企业,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降低债务融资成本的作用更强。

    2022年17期 No.933 5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7K]
  • 企业品牌管理效率研究综述——基于财务视角

    闫明杰;刘笑笑;

    随着品牌资产地位的日益提升,以及企业管理者面临的以最有效方式使用有限资源压力的日趋增大,能够据以有效反映管理者品牌管理水平的企业品牌管理效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基于财务视角,在归纳总结企业品牌管理效率的内涵、测度方法、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企业品牌管理效率所产生的经济后果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从寻求企业品牌管理效率的科学测度方法、探寻品牌资源的最优配置比例、明晰企业品牌管理效率的经济后果、强化企业品牌管理效率指标在管理者绩效考核中的地位四个方面提出关于企业品牌管理效率的未来研究方向。

    2022年17期 No.933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6K]

会计研究

  • 可持续发展报告GRI准则的改进及启示

    张倩;刘浩;

    作为可持续发展报告的重要标准,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发布的GRI准则体系得到了全球各类企业的广泛认可和采用。随着其他披露框架的涌现、权威政府间文书的改变以及利益相关者对组织外部影响的关注,原GRI准则也需持续改进。2021年10月5日GRI发布了最新GRI准则,并要求遵循GRI准则的全球企业、机构自2023年1月1日起根据最新准则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最新GRI准则在融合借鉴其他框架和方法的基础上,更新了准则体系,修订了报告方法和报告原则,更具一致性和严肃性;更新了员工等权益与尽职调查相关披露要求,更具全面性和强制性;完善了重要性评估以关注组织对环境、社会和人的影响,更具清晰性和透明性。这一系列改进对我国理论界及实务界有着重要启示。

    2022年17期 No.933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8K]
  • 中国碳会计:远景战略、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

    颉茂华;李玲玉;李晓玲;

    碳会计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起着纽带作用,是企业协调生产经营活动与实现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量化管理方法。本文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配“双碳”战略目标,结合《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我国碳会计远景战略进行规划,分析我国碳会计面临的现实挑战,最后提出碳会计实现路径。研究结论不仅可以丰富碳会计理论研究,而且能提高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宏观调控效率,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决策。

    2022年17期 No.933 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6K]
  • 基于EIP-CDIO理念的管理会计教学模式探索

    汪可欣;

    目前,数字经济已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并以其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辐射范围推动着高等教育方式深刻变革。本文以数字经济时代为背景,设计出基于EIP-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工程项目分析为载体、以学科交叉的数字技术为手段,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知识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管理会计的教学模式。在EIP-CDIO模式下,学生能力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个人能力、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六个层面,专业知识的学习则围绕工程项目分析展开,旨在培养不仅具有相应的管理会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还具备自主学习、职业素养、团队合作、创新和沟通表达能力的业财融合的新时代管理会计人才。

    2022年17期 No.933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7K]

审计研究

  • 内部审计发展文献综述:历史、演进和未来

    王海兵;周垚;贺妮馨;赵李丽;

    内部审计逐步从国家审计和民间审计的附属发展为一个独立的新兴行业,在财务会计、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等领域发挥独特作用。近年来,社会经济系统对风险防控的迫切需求和内部审计的创新变革大大加快了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进程,内部审计的地位和影响力与日俱增。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式对内部审计发展历史、演进进行梳理,发现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初步形成、巩固提高和转型发展三个阶段,内部审计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从财务会计、业务和经营管理到参与内部控制,再到参与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可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落实情况内部审计、智能化环境下的人工智能内部审计以及环境和社会责任内部审计三个方面展开进一步研究。

    2022年17期 No.933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3K]
  • 论碳审计结果及其运用

    郑石桥;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碳审计结果及其运用的理论框架。碳审计结果是碳审计过程的直接产出,主要包括碳审计发现、碳审计结论、碳审计建议和碳审计信息,通常以碳审计报告、碳审计建议书、碳审计信息等方式出现。资源类碳排放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委托人、代理人是碳审计结果的主要运用者,碳审计机构推动碳审计结果的运用,其他利益相关者也可能关注碳审计结果。各类碳审计结果运用者以自己的方式运用碳审计结果。

    2022年17期 No.933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0K]

案例研究

  • 应用场景视角下的数据资产价值评估

    高华;姜超凡;

    数据作为第五生产要素,如何资产化变为数据资产并纳入会计核算范围对数据红利的释放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从会计学角度来看,数据资产入表的困难之一是数据资产价值的评估。本文在重新界定数据资产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数据资产化过程,发现数据资产价值有必要按应用场景分类评估。按应用场景将数字资产划分为有交易和无交易两种类型,无交易场景下采用B-S期权定价模型估值更合理,有交易场景下采用AHP结合超额收益法进行综合评估更佳。按应用场景分类估值既可有效提高估值的可操作性,也可还原数据资产本身价值,为数据资产未来纳入会计报表并释放更多数据红利迈出新的一步。

    2022年17期 No.933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8K]
  •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以桐昆股份为例

    蒋冲;

    理论上而言,市值管理活动有利于上市公司整体价值的实现,但在实践中可能会出现忽视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现象。本文以桐昆股份部分市值管理活动为例,从家族企业特征、财务报表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三个角度分析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投资者关系管理、规范信息披露、加强外部监督三个方面为协调市值管理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提出相关建议。

    2022年17期 No.933 105-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5K]

经管研究

  • 数字金融与企业创新产出——基于民营上市公司逆向混改的调节效应

    王平;王凯;

    以2013~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民营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金融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关系,以及民营企业逆向混改对数字金融与创新产出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数字金融能够促进创新产出,特别是突破式创新产出;民营企业逆向混改显著增强了数字金融与创新产出及突破式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民营企业逆向混改调节效应具有异质性,民营企业逆向混改对数字金融促进创新产出及突破式创新产出的正向调节效应在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管有金融背景的企业中更为明显。识别民营企业逆向混改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效应,对于提升国有资本效率、促进企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17期 No.933 114-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4K]
  • 基于区块链的新型智慧税务稽查系统构建

    史晓芳;

    本文基于目前税务稽查工作中面临的虚开骗税现象,从区块链技术与新型智慧税务稽查融合视角,提出运用区块链智能合约与共识机制技术加强税务稽查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研究表明,区块链智能加密、数据可溯源、共识机制等优势,既能保障税务稽查数据的安全性与真实性,也可提升税务稽查风险管理效能。立足于此,构建基于区块链的新型智慧税务稽查系统框架,并梳理新型智慧税务稽查系统工作流程,以期推动新型智慧税务稽查工作向智能化方向变革。

    2022年17期 No.933 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2K]

专题·ESG研究

  • ESG研究综述与展望

    袁蓉丽;江纳;刘梦瑶;

    近年来,ESG概念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实务界和学术界的关注热点。ESG是未来世界重要的发展战略内容,而当前对ESG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梳理了ESG的内涵、测量方法、理论基础以及有关ESG行为、ESG信息披露和ESG投资的研究。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已有研究存在ESG内涵不明确、ESG测量方法未达成统一、ESG相关研究深度广度不够等问题,并对ESG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2022年17期 No.933 128-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0K]
  • 数据协同视角下的ESG信息披露标准化建设

    易碧文;

    ESG信息披露能提升企业在环境、社会责任和治理领域非财务信息的透明度,降低投资风险。为提高ESG信息的有用性和可比性,需建立统一的ESG信息披露标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企业ESG信息披露相关指引规范,相关议题缺乏统一框架和量化指标,评价与监管标准也不一致,急需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数据协同共享模式,为ESG信息披露标准化建设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实现路径包括:构建基于交易性的企业ESG智能共享信息平台,为标准化建设提供大数据基石;基于企业多维共享的数据基础,搭建数据协同的社会化ESG信息共享平台;基于社会化ESG信息共享,构建我国分行业(项目)、区域、企业生命周期的ESG信息披露标准化规范体系。

    2022年17期 No.933 135-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2K]
  • ESG责任投资理论基础、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

    张慧;

    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责任投资表明金融投资不应仅考虑经济和财务指标,还应一并评估企业活动和投资行为对环境、社会以及更广阔范围内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旨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其在管理和投资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该领域的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学术界尚无系统、完整、前沿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仍存在相关概念混淆、研究热点和研究主题不明确等问题。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读,梳理和界定ESG责任投资的概念及理论基础,并进一步归纳了ESG与投资回报、ESG与企业财务绩效、ESG责任投资与风险管理等研究主题和构建数理模型的方法论,同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推动ESG责任投资的发展。

    2022年17期 No.933 143-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0K]
  • 家族涉入能否提升企业ESG表现——基于社会情感财富理论

    李晓静;李可欣;

    随着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环保等理念开始受到关注,ESG投资也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本文选取我国2010~2020年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中家族企业的数据,对家族涉入程度与企业ESG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家族涉入程度能够提升企业的ESG评级表现,同时,二代涉入抑制了家族涉入与企业ESG表现之间的正向关系,而儒家文化和市场化指数都能够正向调节家族涉入与企业ESG表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的结果显示,家族涉入通过提升ESG评级表现从而促进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对企业改善自身的ESG表现,积极履行社会环境责任,从而推动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具有启示意义。

    2022年17期 No.933 151-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