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政珍;伍中信;张荣武;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和战略性资源,数据资产的清晰界定对数据要素价值创造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深入分析数据资产的产权属性、内涵、界定及未来趋势,结果表明:数据资产具有“双重性”“共享权”“区块链确权”等特殊产权属性;元宇宙时代的数据资产是基础性资源,能更好地确权与交易,具有更广阔的价值创造空间和更大的经济影响力;数据资产定义的核心点是“能确权”“有价值”,数据资产与存货、无形资产等资产能进行明确的分类界定;数据资产将在数量、流通、作用等方面形成新的发展态势。本文不仅深化了数据资产理论研究,还为企业数据资产管理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年06期 v.46;No.994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3K] - 毛政珍;伍中信;张荣武;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和战略性资源,数据资产的清晰界定对数据要素价值创造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深入分析数据资产的产权属性、内涵、界定及未来趋势,结果表明:数据资产具有“双重性”“共享权”“区块链确权”等特殊产权属性;元宇宙时代的数据资产是基础性资源,能更好地确权与交易,具有更广阔的价值创造空间和更大的经济影响力;数据资产定义的核心点是“能确权”“有价值”,数据资产与存货、无形资产等资产能进行明确的分类界定;数据资产将在数量、流通、作用等方面形成新的发展态势。本文不仅深化了数据资产理论研究,还为企业数据资产管理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年06期 v.46;No.994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3K] - 周泰云;孙雪锋;
在世界政治经济不稳定的大环境下,韧性成为考量企业危机处理能力的关键。本文以2007~2022年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机构共同持股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机构共同持股对企业韧性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作用机制检验显示,机构共同持股通过抑制盈余管理、减少杠杆操纵、促进创新三条渠道增强企业韧性。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规模较大、产品市场竞争强度较小以及违约风险较低的企业中,机构共同持股增强企业韧性的效果更为显著。本文的发现不仅论证了机构共同持股的正向协同治理效应,也为如何增强企业韧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年06期 v.46;No.994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2K] - 周泰云;孙雪锋;
在世界政治经济不稳定的大环境下,韧性成为考量企业危机处理能力的关键。本文以2007~2022年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机构共同持股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机构共同持股对企业韧性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作用机制检验显示,机构共同持股通过抑制盈余管理、减少杠杆操纵、促进创新三条渠道增强企业韧性。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规模较大、产品市场竞争强度较小以及违约风险较低的企业中,机构共同持股增强企业韧性的效果更为显著。本文的发现不仅论证了机构共同持股的正向协同治理效应,也为如何增强企业韧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年06期 v.46;No.994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2K] - 李广平;衡梦君;刘莉;
民营企业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提升其投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考察了逆向混改对民营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逆向混改能有效抑制民营企业非效率投资,其可以通过提高风险承担水平、降低债务融资成本、降低代理成本来抑制民营企业非效率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强化了逆向混改对民营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此外,当环境不确定性较高或企业处于高科技行业时,逆向混改对民营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本文不仅丰富完善了“双向混改”的相关研究,也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民营企业股权结构提供了参考借鉴。
2025年06期 v.46;No.994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1K] - 李广平;衡梦君;刘莉;
民营企业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提升其投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考察了逆向混改对民营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逆向混改能有效抑制民营企业非效率投资,其可以通过提高风险承担水平、降低债务融资成本、降低代理成本来抑制民营企业非效率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强化了逆向混改对民营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此外,当环境不确定性较高或企业处于高科技行业时,逆向混改对民营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本文不仅丰富完善了“双向混改”的相关研究,也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民营企业股权结构提供了参考借鉴。
2025年06期 v.46;No.994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1K] - 孙婧雯;李梦嫣;
面对金融市场环境变化和经济下行压力,我国企业存在采用会计手段进行隐性杠杆操纵的问题。本文以2007~2022年我国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探究国有资本参股对杠杆操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有资本参股能够有效抑制民营企业杠杆操纵,且国有资本参股主要通过发挥资源效应、治理效应和信息效应抑制民营企业杠杆操纵;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杠杆操纵的抑制作用在审计质量较低、媒体关注度较低、供应链集中度较高和处于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2025年06期 v.46;No.994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6K] - 孙婧雯;李梦嫣;
面对金融市场环境变化和经济下行压力,我国企业存在采用会计手段进行隐性杠杆操纵的问题。本文以2007~2022年我国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探究国有资本参股对杠杆操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有资本参股能够有效抑制民营企业杠杆操纵,且国有资本参股主要通过发挥资源效应、治理效应和信息效应抑制民营企业杠杆操纵;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杠杆操纵的抑制作用在审计质量较低、媒体关注度较低、供应链集中度较高和处于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2025年06期 v.46;No.994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6K] - 高延歌;
近年来,民营上市公司同时持有高额现金和进行短期贷款的异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此,基于2010~2022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数据,对反向混改如何影响民营企业“存贷双高”异象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反向混改能够显著抑制民营企业的“存贷双高”异象。机制分析发现,反向混改能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和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能抑制“存贷双高”异象。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股权制衡度低、资本密集度高、行业竞争度高的企业中,反向混改对“存贷双高”异象的抑制效应更显著。
2025年06期 v.46;No.994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9K] - 高延歌;
近年来,民营上市公司同时持有高额现金和进行短期贷款的异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此,基于2010~2022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数据,对反向混改如何影响民营企业“存贷双高”异象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反向混改能够显著抑制民营企业的“存贷双高”异象。机制分析发现,反向混改能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和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能抑制“存贷双高”异象。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股权制衡度低、资本密集度高、行业竞争度高的企业中,反向混改对“存贷双高”异象的抑制效应更显著。
2025年06期 v.46;No.994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9K] - 杨栋旭;陈红琳;
数字金融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探究数字金融对企业财务造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抑制企业财务造假,且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来看:数字金融能够纠正传统金融中存在的“属性错配”“领域错配”和“阶段错配”问题,从而有效抑制企业财务造假;数字金融能够弥补传统金融发展存在的短板,在银行业和资本市场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数字金融对企业财务造假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金融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财务透明度和改善企业经营绩效抑制企业财务造假。本文不仅揭示了数字金融对企业财务造假的抑制作用,也为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和资本市场健康运行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2025年06期 v.46;No.994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8K] - 杨栋旭;陈红琳;
数字金融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探究数字金融对企业财务造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抑制企业财务造假,且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来看:数字金融能够纠正传统金融中存在的“属性错配”“领域错配”和“阶段错配”问题,从而有效抑制企业财务造假;数字金融能够弥补传统金融发展存在的短板,在银行业和资本市场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数字金融对企业财务造假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金融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财务透明度和改善企业经营绩效抑制企业财务造假。本文不仅揭示了数字金融对企业财务造假的抑制作用,也为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和资本市场健康运行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2025年06期 v.46;No.994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8K]
- 黄炳艺;赵于卓;周林;
为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信息披露环境以及多元化市场需求,我国积极转变监管理念,中国证监会稳步推进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工作,上交所和深交所于2015年相继实施了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改革。本文以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改革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9~2021年上交所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能够显著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该效应在分析师关注度高、媒体关注度低、市场环境好的公司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带来的股价同步性降低意味着更多的特质信息融入股价,并不是噪音和非理性因素产生的影响,但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的发布具有溢出效应,加剧了同行信息对比和流动,降低了资本市场定价效率。本文丰富了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改革经济后果的研究,拓展了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研究体系,为信息效率观提供了证据支持,为监管机构进一步优化监督管理体系、深入推进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5年06期 v.46;No.994 97-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9K] - 黄炳艺;赵于卓;周林;
为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信息披露环境以及多元化市场需求,我国积极转变监管理念,中国证监会稳步推进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工作,上交所和深交所于2015年相继实施了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改革。本文以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改革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9~2021年上交所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能够显著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该效应在分析师关注度高、媒体关注度低、市场环境好的公司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带来的股价同步性降低意味着更多的特质信息融入股价,并不是噪音和非理性因素产生的影响,但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的发布具有溢出效应,加剧了同行信息对比和流动,降低了资本市场定价效率。本文丰富了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改革经济后果的研究,拓展了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研究体系,为信息效率观提供了证据支持,为监管机构进一步优化监督管理体系、深入推进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5年06期 v.46;No.994 97-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9K] - 芦彩梅;任淑君;刘宇;
随着“双碳”目标的确立,绿色低碳发展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最多的行业之一,制造业企业的低碳减排至关重要。本文以2008~2020年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制造业企业供应链金融对企业碳减排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可以促进制造业企业碳减排。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供应链金融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媒体监督两条渠道进行传导,从而影响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碳减排。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供应链金融的碳减排效应,在资产密集型、绿色意愿更强的制造业企业中更为显著。此外,当企业处于经济发展程度高的社会环境中时,供应链金融的碳减排效应更强。
2025年06期 v.46;No.994 105-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0K] - 芦彩梅;任淑君;刘宇;
随着“双碳”目标的确立,绿色低碳发展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最多的行业之一,制造业企业的低碳减排至关重要。本文以2008~2020年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制造业企业供应链金融对企业碳减排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可以促进制造业企业碳减排。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供应链金融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媒体监督两条渠道进行传导,从而影响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碳减排。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供应链金融的碳减排效应,在资产密集型、绿色意愿更强的制造业企业中更为显著。此外,当企业处于经济发展程度高的社会环境中时,供应链金融的碳减排效应更强。
2025年06期 v.46;No.994 105-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0K] - 马硕;王鹏程;
区域创新韧性的提升需要资本支持,而数字金融生态环境的协同共生是推动创新韧性提升的重要杠杆。本文基于共生理论和动态定性比较分析方法,采用2011~2021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不含西藏)的样本数据,从经济基础、金融发展、政府治理、社会保障、信用与法治、数字金融等6个维度,考察数字金融生态环境与自主创新韧性、开放创新韧性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并检验其时空差异。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生态环境与区域创新韧性之间存在显著不符合线性关系假设的反向案例,适宜使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在时间维度上,单个前因条件的存在与否并不构成区域高创新韧性的必要条件,但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韧性的必要性程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空间维度来看,数字金融生态环境与区域创新韧性的必要性因果关系呈现出典型的空间差异性。存在“实体经济与金融种群协同共进型”和“数字金融主导下种群交互共生型”两条促进高自主创新韧性产生的组态路径,以及“金融种群与政府部门联动共演型”和“信用法治引领下金融种群共栖型”两条促进高开放创新韧性产生的组态路径。
2025年06期 v.46;No.994 113-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8K] - 马硕;王鹏程;
区域创新韧性的提升需要资本支持,而数字金融生态环境的协同共生是推动创新韧性提升的重要杠杆。本文基于共生理论和动态定性比较分析方法,采用2011~2021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不含西藏)的样本数据,从经济基础、金融发展、政府治理、社会保障、信用与法治、数字金融等6个维度,考察数字金融生态环境与自主创新韧性、开放创新韧性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并检验其时空差异。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生态环境与区域创新韧性之间存在显著不符合线性关系假设的反向案例,适宜使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在时间维度上,单个前因条件的存在与否并不构成区域高创新韧性的必要条件,但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韧性的必要性程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空间维度来看,数字金融生态环境与区域创新韧性的必要性因果关系呈现出典型的空间差异性。存在“实体经济与金融种群协同共进型”和“数字金融主导下种群交互共生型”两条促进高自主创新韧性产生的组态路径,以及“金融种群与政府部门联动共演型”和“信用法治引领下金融种群共栖型”两条促进高开放创新韧性产生的组态路径。
2025年06期 v.46;No.994 113-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8K] - 陈敏灵;路子盈;薛静;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对于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成要素、演化过程、反馈机制进行装备制造业“四链”融合的机理分析,厘清“四链”内在逻辑关系,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2012~2022年装备制造业“四链”融合效果进行测度,并基于超效率DEA模型进行装备制造业“四链”融合效率测度。研究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四链”融合是主体、资源、环境要素的聚集和互动协同,其融合过程存在四阶段的融合模式,即初融期的带动融合模式、整合期的协同融合模式、拓展期的融合网络模式及成熟期的融合创新生态模式,各融合模式分别对应完全不协同、低级协同、中级协同、高级协同的融合效果;装备制造业单链发展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受资金链发展波动下降影响,“四链”融合效果不尽理想,与单链发展不匹配,总体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在完全不协同与低级协同之间变化;纯技术效率有效年份居多,综合效率受规模效率的影响呈现多年无效状态。在此基础上,从突破链条短板、政府部署资源、借助创新平台、加强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2025年06期 v.46;No.994 12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1K] - 陈敏灵;路子盈;薛静;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对于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成要素、演化过程、反馈机制进行装备制造业“四链”融合的机理分析,厘清“四链”内在逻辑关系,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2012~2022年装备制造业“四链”融合效果进行测度,并基于超效率DEA模型进行装备制造业“四链”融合效率测度。研究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四链”融合是主体、资源、环境要素的聚集和互动协同,其融合过程存在四阶段的融合模式,即初融期的带动融合模式、整合期的协同融合模式、拓展期的融合网络模式及成熟期的融合创新生态模式,各融合模式分别对应完全不协同、低级协同、中级协同、高级协同的融合效果;装备制造业单链发展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受资金链发展波动下降影响,“四链”融合效果不尽理想,与单链发展不匹配,总体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在完全不协同与低级协同之间变化;纯技术效率有效年份居多,综合效率受规模效率的影响呈现多年无效状态。在此基础上,从突破链条短板、政府部署资源、借助创新平台、加强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2025年06期 v.46;No.994 12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1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