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月刊


  • 大数据背景下财务共享中心内部控制探析

    陈潇怡;邱玉新;甘强;罗建军;

    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由于分散和低效已难以适应现代大型集团化企业日益复杂的管理需求,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集中、高效、透明等优势使其成为集团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然而,如何针对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确保财务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财务报告准确从而保证经营效率效果,实现企业战略发展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大挑战。本文旨在设计一套适应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内控体系框架,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智能化控制等手段完善财务共享中心的内控体系,从而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业务处理合法合规,减少财务风险,提升审计的透明度。本文基于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核心业务模块,重点识别财务共享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内控风险,结合我国财政部的内部控制规范,从业务流程梳理、表单附件梳理、数据标准梳理、信息系统梳理以及模型算法梳理等五个维度展开分析,同时探索大数据、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财务共享中心内控中的具体应用。研究表明,大数据背景下,财务和数据集中化使财务共享中心潜在风险增加,例如数据泄露和财务异常的风险。因此,必须构建更为完善的内控体系来识别、控制和降低这些风险,重点从数据标准化和流程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集成性以及可扩展性、引入自动化与智能技术、构建实时风险监控和预警系统、定期审查和更新数据标准等维度来构建适合大数据背景下财务共享中心的内控体系,以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

    2025年S2期 1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 大数据背景下小微企业如何应用财务共享服务

    张冲;吴云琼;韩金菊;杨德全;陈林;杨凤坤;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企业管理模式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财务共享服务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逐步成为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的关键手段。诸多大企业纷纷建立自己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使得会计工作能够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高效、标准化运行,达到资源优化配置。本文主要研究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财务共享服务在小微企业的应用。通过走访调研小微企业、代理记账机构及软件开发企业,了解财务共享服务在小微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小微企业应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途径,通过构建小微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框架,为小微企业的财务共享业务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2025年S2期 3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 数字化转型下的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基于HY集团案例

    张涛;周长华;杜万震;

    本文以集团企业财务系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出发点,以推进财务管理系统改革和财务共享中心建设为落脚点,结合以HY集团等为代表的企业财务升维实际情况,研究和探索数字化转型下的财务共享中心建设,不断提炼借鉴可推广的集团财务转型和创效的优秀做法与经验,旨在促进财务人员思维转变和财务管理转型,实现数字财务下效率、管控和服务目标的有效提升。

    2025年S2期 5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 数据资产会计准则理论与实践问题剖析

    卜鸣越;刘珍;龚诤;文茜;罗梦瑶;

    本文立足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聚焦数据资产会计准则理论体系构建问题。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实地调研及国际比较等方法,系统剖析了《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试行以来的实施成效与现存问题。研究发现,数据资产入表在提升企业信息透明度、促进数据要素流通等方面成效显著,但仍面临会计准则适应性不足、信息披露不充分、估值方法复杂及市场监管不完善等挑战。基于国际经验借鉴,提出构建多层次分类体系、细化计量标准、强化信息披露、优化估值技术及完善配套保障机制等改进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数据资产会计准则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2025年S2期 6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 数字技术赋能项目与绩效智能融合

    彭碧雷;钟毓基;王金贵;葛晓萍;李武;程诗;李红胜;涂晓岚;刘静;

    随着数智技术的推广应用,数字技术赋能、智能技术加持已成为推动项目管理和绩效管理深度融合的核心动力。本文结合系统工程、人工智能和项目管理等多学科理论,构建了项目管理与绩效管理智能融合的研究框架及实证分析体系。通过模型构建,本研究基于数据驱动理论,设计了智能融合模型的架构,应用先进的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达到改进项目风险识别、资源分配、成本控制和决策支持流程的目的。同时,模型实证部分通过长江数字孪生系统等案例,验证了智能融合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提出并实证了基于数字技术的项目管理与绩效管理智能融合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型,为数字化环境下的管理革新提供了新视角与解决方案。本文深化了信息技术在项目管理和绩效管理领域的应用,提供了跨学科的研究成果,为组织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实施指导和应用方案,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广泛社会影响。

    2025年S2期 9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4K]
  • 数字资产使用价值的评价标准、交易制度、经济后果和提升路径

    朱蓓;杜南岚;陈浏伟;向古月;

    随着《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的推进,数字资产作为驱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关键要素,其使用价值评估与市场制度构建成为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结构升级的核心命题。本文采用多维度评价体系构建与制度分析框架,旨在破解“数据孤岛”与“价值黑箱”双重困境,为数据产权界定、要素贡献度计量提供可操作的解决方案,支撑数据要素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机制的落地。研究成果对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激活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具有政策参考价值。

    2025年S2期 108-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 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碳会计核算与碳绩效评价

    王琰;胡铖;胡越;畅思夏;龚锋;

    本文以湖北省十堰市为案例,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背景下的碳会计核算与碳绩效评价体系构建。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与案例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了碳会计理论框架及国际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及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提出适用于十堰市的碳绩效评价体系,涵盖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碳足迹等核心指标。本文还揭示了十堰市碳排放主要集中于汽车制造等高耗能产业,面临产业转型压力与低碳技术瓶颈,进而针对区域特点,构建了基于3E(经济、能源、环境)维度的碳绩效评价模型,并设计了政企社协同治理路径,强调碳排放数据与碳绩效管理的联动机制。研究发现,十堰市通过新能源推广、生态修复等实践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需强化碳会计核算标准与动态碳绩效监测。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同类示范区提供低碳转型的理论参考与实践范式,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2025年S2期 117-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 湖北省“双一流”建设经费投入优化配置研究

    柴红玲;孙磊;曹洪康;吴铭;韩烨丹;胡璐;闫雪;杨宁欣;柳也青;

    湖北省“双一流”建设是国家高等教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深入剖析湖北省在该建设过程中的经费投入现状,构建经费投入优化配置的理论框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通过对湖北省“双一流”高校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揭示投入结构、效率和区域差异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投入优化的经验,结合湖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一套包括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绩效评价和政策引导在内的经费投入优化配置策略。通过案例研究,验证这些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经费配置能有效提升“双一流”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建议相关部门在实际操作中,既要遵循整体规划,又要注重差异化的资源配置,以实现“双一流”建设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025年S2期 125-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 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ESG绩效提升路径

    贾芳;龙子午;高燕;李晓涛;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理念成为企业获取国际竞争力和资本资源的核心准则之一。中国企业ESG实践面临传统数据采集方式效率低、可信度不足等挑战,如碳排放数据滞后、碎片化等问题。本文聚焦数字化转型与ESG绩效的互动机制,揭示中国企业在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维度的实践瓶颈,通过构建“数字技术—ESG管理”影响框架,阐明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如何重构ESG数据采集、分析及决策流程,并提出数字化ESG整合模型,揭示技术协同对ESG全链条(环境监测、社会责任、治理透明)的优化机制。

    2025年S2期 144-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