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月刊


本刊特稿

  • 避免排放及其核算和报告规则辨析

    黄世忠;叶丰滢;

    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巴黎协定》1.5℃的控温目标,不仅要求企业做好自身及所在价值链的节能减排,而且需要企业通过低碳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努力转型为零碳产品的提供商,从而帮助价值链之外的经济社会整体避免排放,这也对企业的气候信息披露提出了全新的指标要求。本文梳理避免排放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介绍截至目前有关避免排放核算和报告规则的优秀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避免排放信息的披露现状,最后总结避免排放信息披露对企业及其利益相关方的重要意义。

    2025年06期 v.46;No.994 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1K]
  • 避免排放及其核算和报告规则辨析

    黄世忠;叶丰滢;

    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巴黎协定》1.5℃的控温目标,不仅要求企业做好自身及所在价值链的节能减排,而且需要企业通过低碳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努力转型为零碳产品的提供商,从而帮助价值链之外的经济社会整体避免排放,这也对企业的气候信息披露提出了全新的指标要求。本文梳理避免排放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介绍截至目前有关避免排放核算和报告规则的优秀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避免排放信息的披露现状,最后总结避免排放信息披露对企业及其利益相关方的重要意义。

    2025年06期 v.46;No.994 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1K]

数智化研究

  • “人工智能+”数字新质生产力在管理会计数字技能构建中的运用

    刘光强;干胜道;

    数字技能是数字化时代智能管理会计的核心技能。2024年3月,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行动。“人工智能+”不仅为各行各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管理会计数字技能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基于“内涵——契合逻辑——构建‘人工智能+’数字新质生产力的路径——构建管理会计数字技能的路径”的研究思路,本文解析了管理会计数字技能和“人工智能+”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内涵,阐释了“人工智能+”数字新质生产力与管理会计数字技能的契合逻辑,包括技术逻辑、管理逻辑和价值逻辑。进一步地,从数字技术、管理创新与价值创造三个维度,提出了在管理会计领域如何构建“人工智能+”数字新质生产力,探索了运用“人工智能+”数字新质生产力构建管理会计数字技能的具体路径,包括数字化转型、数据应用、管理决策、风险管理与ESG全面发展五个方面,期望为拓展“人工智能+”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场景和构建管理会计数字技能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2025年06期 v.46;No.994 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3K]
  • “人工智能+”数字新质生产力在管理会计数字技能构建中的运用

    刘光强;干胜道;

    数字技能是数字化时代智能管理会计的核心技能。2024年3月,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行动。“人工智能+”不仅为各行各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管理会计数字技能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基于“内涵——契合逻辑——构建‘人工智能+’数字新质生产力的路径——构建管理会计数字技能的路径”的研究思路,本文解析了管理会计数字技能和“人工智能+”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内涵,阐释了“人工智能+”数字新质生产力与管理会计数字技能的契合逻辑,包括技术逻辑、管理逻辑和价值逻辑。进一步地,从数字技术、管理创新与价值创造三个维度,提出了在管理会计领域如何构建“人工智能+”数字新质生产力,探索了运用“人工智能+”数字新质生产力构建管理会计数字技能的具体路径,包括数字化转型、数据应用、管理决策、风险管理与ESG全面发展五个方面,期望为拓展“人工智能+”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场景和构建管理会计数字技能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2025年06期 v.46;No.994 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3K]
  • 大语言模型在审计判断中的应用研究

    黄佳佳;朱浩然;徐超;詹天明;

    在审计业务中,面向审计工作底稿的审计判断是当前审计工作面临的共同难题。面对海量繁杂的法规条款,审计判断存在审计定性不准确、定性依据引用存在困难、依法审计定性的规则悖反、处理处罚中自由裁量权使用不当等难题,确保审计判断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大语言模型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深度学习技术深入学习领域知识及其潜在关系,为审计判断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以审计定性与法规推荐为目标,微调大语言模型,使其能够服务于审计概念理解、审计定性、审计法规推荐等任务。实验结果表明,该大语言模型相比通用大语言模型能够更加恰当地生成问题总结短语、推荐定性依据和处罚依据,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新的实现途径。

    2025年06期 v.46;No.994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9K]
  • 大语言模型在审计判断中的应用研究

    黄佳佳;朱浩然;徐超;詹天明;

    在审计业务中,面向审计工作底稿的审计判断是当前审计工作面临的共同难题。面对海量繁杂的法规条款,审计判断存在审计定性不准确、定性依据引用存在困难、依法审计定性的规则悖反、处理处罚中自由裁量权使用不当等难题,确保审计判断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大语言模型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深度学习技术深入学习领域知识及其潜在关系,为审计判断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以审计定性与法规推荐为目标,微调大语言模型,使其能够服务于审计概念理解、审计定性、审计法规推荐等任务。实验结果表明,该大语言模型相比通用大语言模型能够更加恰当地生成问题总结短语、推荐定性依据和处罚依据,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新的实现途径。

    2025年06期 v.46;No.994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9K]

财会研究

  • 产权属性、元宇宙与数据资产界定

    毛政珍;伍中信;张荣武;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和战略性资源,数据资产的清晰界定对数据要素价值创造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深入分析数据资产的产权属性、内涵、界定及未来趋势,结果表明:数据资产具有“双重性”“共享权”“区块链确权”等特殊产权属性;元宇宙时代的数据资产是基础性资源,能更好地确权与交易,具有更广阔的价值创造空间和更大的经济影响力;数据资产定义的核心点是“能确权”“有价值”,数据资产与存货、无形资产等资产能进行明确的分类界定;数据资产将在数量、流通、作用等方面形成新的发展态势。本文不仅深化了数据资产理论研究,还为企业数据资产管理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年06期 v.46;No.994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3K]
  • 产权属性、元宇宙与数据资产界定

    毛政珍;伍中信;张荣武;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和战略性资源,数据资产的清晰界定对数据要素价值创造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深入分析数据资产的产权属性、内涵、界定及未来趋势,结果表明:数据资产具有“双重性”“共享权”“区块链确权”等特殊产权属性;元宇宙时代的数据资产是基础性资源,能更好地确权与交易,具有更广阔的价值创造空间和更大的经济影响力;数据资产定义的核心点是“能确权”“有价值”,数据资产与存货、无形资产等资产能进行明确的分类界定;数据资产将在数量、流通、作用等方面形成新的发展态势。本文不仅深化了数据资产理论研究,还为企业数据资产管理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年06期 v.46;No.994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3K]
  • 机构共同持股与企业韧性

    周泰云;孙雪锋;

    在世界政治经济不稳定的大环境下,韧性成为考量企业危机处理能力的关键。本文以2007~2022年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机构共同持股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机构共同持股对企业韧性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作用机制检验显示,机构共同持股通过抑制盈余管理、减少杠杆操纵、促进创新三条渠道增强企业韧性。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规模较大、产品市场竞争强度较小以及违约风险较低的企业中,机构共同持股增强企业韧性的效果更为显著。本文的发现不仅论证了机构共同持股的正向协同治理效应,也为如何增强企业韧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年06期 v.46;No.994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2K]
  • 机构共同持股与企业韧性

    周泰云;孙雪锋;

    在世界政治经济不稳定的大环境下,韧性成为考量企业危机处理能力的关键。本文以2007~2022年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机构共同持股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机构共同持股对企业韧性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作用机制检验显示,机构共同持股通过抑制盈余管理、减少杠杆操纵、促进创新三条渠道增强企业韧性。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规模较大、产品市场竞争强度较小以及违约风险较低的企业中,机构共同持股增强企业韧性的效果更为显著。本文的发现不仅论证了机构共同持股的正向协同治理效应,也为如何增强企业韧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年06期 v.46;No.994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2K]
  • 逆向混改能抑制民营企业非效率投资吗

    李广平;衡梦君;刘莉;

    民营企业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提升其投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考察了逆向混改对民营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逆向混改能有效抑制民营企业非效率投资,其可以通过提高风险承担水平、降低债务融资成本、降低代理成本来抑制民营企业非效率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强化了逆向混改对民营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此外,当环境不确定性较高或企业处于高科技行业时,逆向混改对民营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本文不仅丰富完善了“双向混改”的相关研究,也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民营企业股权结构提供了参考借鉴。

    2025年06期 v.46;No.994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1K]
  • 逆向混改能抑制民营企业非效率投资吗

    李广平;衡梦君;刘莉;

    民营企业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提升其投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考察了逆向混改对民营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逆向混改能有效抑制民营企业非效率投资,其可以通过提高风险承担水平、降低债务融资成本、降低代理成本来抑制民营企业非效率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强化了逆向混改对民营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此外,当环境不确定性较高或企业处于高科技行业时,逆向混改对民营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本文不仅丰富完善了“双向混改”的相关研究,也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民营企业股权结构提供了参考借鉴。

    2025年06期 v.46;No.994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1K]
  • 国有资本参股与民营企业杠杆操纵

    孙婧雯;李梦嫣;

    面对金融市场环境变化和经济下行压力,我国企业存在采用会计手段进行隐性杠杆操纵的问题。本文以2007~2022年我国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探究国有资本参股对杠杆操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有资本参股能够有效抑制民营企业杠杆操纵,且国有资本参股主要通过发挥资源效应、治理效应和信息效应抑制民营企业杠杆操纵;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杠杆操纵的抑制作用在审计质量较低、媒体关注度较低、供应链集中度较高和处于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2025年06期 v.46;No.994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6K]
  • 国有资本参股与民营企业杠杆操纵

    孙婧雯;李梦嫣;

    面对金融市场环境变化和经济下行压力,我国企业存在采用会计手段进行隐性杠杆操纵的问题。本文以2007~2022年我国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探究国有资本参股对杠杆操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有资本参股能够有效抑制民营企业杠杆操纵,且国有资本参股主要通过发挥资源效应、治理效应和信息效应抑制民营企业杠杆操纵;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杠杆操纵的抑制作用在审计质量较低、媒体关注度较低、供应链集中度较高和处于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2025年06期 v.46;No.994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6K]
  • 反向混改与民营企业“存贷双高”异象

    高延歌;

    近年来,民营上市公司同时持有高额现金和进行短期贷款的异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此,基于2010~2022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数据,对反向混改如何影响民营企业“存贷双高”异象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反向混改能够显著抑制民营企业的“存贷双高”异象。机制分析发现,反向混改能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和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能抑制“存贷双高”异象。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股权制衡度低、资本密集度高、行业竞争度高的企业中,反向混改对“存贷双高”异象的抑制效应更显著。

    2025年06期 v.46;No.994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9K]
  • 反向混改与民营企业“存贷双高”异象

    高延歌;

    近年来,民营上市公司同时持有高额现金和进行短期贷款的异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此,基于2010~2022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数据,对反向混改如何影响民营企业“存贷双高”异象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反向混改能够显著抑制民营企业的“存贷双高”异象。机制分析发现,反向混改能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和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能抑制“存贷双高”异象。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股权制衡度低、资本密集度高、行业竞争度高的企业中,反向混改对“存贷双高”异象的抑制效应更显著。

    2025年06期 v.46;No.994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9K]
  • 数字金融有助于抑制企业财务造假吗

    杨栋旭;陈红琳;

    数字金融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探究数字金融对企业财务造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抑制企业财务造假,且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来看:数字金融能够纠正传统金融中存在的“属性错配”“领域错配”和“阶段错配”问题,从而有效抑制企业财务造假;数字金融能够弥补传统金融发展存在的短板,在银行业和资本市场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数字金融对企业财务造假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金融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财务透明度和改善企业经营绩效抑制企业财务造假。本文不仅揭示了数字金融对企业财务造假的抑制作用,也为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和资本市场健康运行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2025年06期 v.46;No.994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8K]
  • 数字金融有助于抑制企业财务造假吗

    杨栋旭;陈红琳;

    数字金融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探究数字金融对企业财务造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抑制企业财务造假,且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来看:数字金融能够纠正传统金融中存在的“属性错配”“领域错配”和“阶段错配”问题,从而有效抑制企业财务造假;数字金融能够弥补传统金融发展存在的短板,在银行业和资本市场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数字金融对企业财务造假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金融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财务透明度和改善企业经营绩效抑制企业财务造假。本文不仅揭示了数字金融对企业财务造假的抑制作用,也为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和资本市场健康运行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2025年06期 v.46;No.994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8K]

审计研究

  • 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地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

    刘翠;张龙平;

    合理、有效的投资是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科技强审”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是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具体体现。本文以金审工程三期投入运行为契机,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对地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地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抑制投资不足行为;提升企业信息质量和内部治理水平是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影响地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有效路径;在无董责险的企业、无高管持股激励或高管持股激励不足的企业、所处地区数字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对其投资效率的影响更显著。

    2025年06期 v.46;No.994 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6K]
  • 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地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

    刘翠;张龙平;

    合理、有效的投资是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科技强审”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是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具体体现。本文以金审工程三期投入运行为契机,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对地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地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抑制投资不足行为;提升企业信息质量和内部治理水平是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影响地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有效路径;在无董责险的企业、无高管持股激励或高管持股激励不足的企业、所处地区数字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对其投资效率的影响更显著。

    2025年06期 v.46;No.994 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6K]
  • 研究型审计助力新质生产力提升:逻辑与路径

    程博;王宁;殷俊明;

    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我国正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变化。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审计视角,探讨研究型审计助力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发现,研究型审计能够充分利用其系统性和全局性优势,在政策落实、资金使用、资源配置和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有效监督,通过创新引领、质量提升和生产力跃迁三个维度逐层推进,促进“创新、提质、创生”的深度融合,为新质生产力提升注入审计驱动力。

    2025年06期 v.46;No.994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8K]
  • 研究型审计助力新质生产力提升:逻辑与路径

    程博;王宁;殷俊明;

    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我国正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变化。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审计视角,探讨研究型审计助力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发现,研究型审计能够充分利用其系统性和全局性优势,在政策落实、资金使用、资源配置和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有效监督,通过创新引领、质量提升和生产力跃迁三个维度逐层推进,促进“创新、提质、创生”的深度融合,为新质生产力提升注入审计驱动力。

    2025年06期 v.46;No.994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8K]

案例研究

  • 证券审计机构协同监管机制探究

    刘辉;唐毅;

    在普华永道案中,虽然财政部和证监会实施了协同监管策略,但在多头监管的背景下,协同监管机制在立案、调查取证和行政处罚决定等方面存在缺位,导致出现监管碎片化现象,从而降低了监管效能。浙江省开展的综合执法工作经验为协同监管机制构建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参考。在整合划分监管权限后,证监会作为证券审计机构的主要监管部门,财政部门则承担辅助与监督工作,进行协同监管。具体协同监管机制包括建立联席立案制度、联合调查机制和联合处罚机制。上述举措可减少监管重叠和冲突,提高监管效率。

    2025年06期 v.46;No.994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3K]
  • 证券审计机构协同监管机制探究

    刘辉;唐毅;

    在普华永道案中,虽然财政部和证监会实施了协同监管策略,但在多头监管的背景下,协同监管机制在立案、调查取证和行政处罚决定等方面存在缺位,导致出现监管碎片化现象,从而降低了监管效能。浙江省开展的综合执法工作经验为协同监管机制构建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参考。在整合划分监管权限后,证监会作为证券审计机构的主要监管部门,财政部门则承担辅助与监督工作,进行协同监管。具体协同监管机制包括建立联席立案制度、联合调查机制和联合处罚机制。上述举措可减少监管重叠和冲突,提高监管效率。

    2025年06期 v.46;No.994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3K]
  • 股东异质性视角下华为双重股权机制分析

    周晓东;孙雨姗;

    本文通过梳理华为股权激励制度的变迁过程,分析其股权结构安排、股东会结构及董事会产生机制、董事会运行机制,发现其利用员工持股计划实现双重股权结构安排,促使创业团队与持股员工之间从传统的短期雇佣合约关系转变为长期合伙合约关系,在实现创业团队与员工之间信息共享和风险共担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程度,从而提升了决策效率与决策质量。基于该案例分析,本文认为双重股权结构实质是企业为了平衡资金需求与决策质量而采取的制度安排,现实中日益增多的多重股权结构现象可能意味着现代公司不但要经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还要面临所有权内部进一步分离的可能。

    2025年06期 v.46;No.994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3K]
  • 股东异质性视角下华为双重股权机制分析

    周晓东;孙雨姗;

    本文通过梳理华为股权激励制度的变迁过程,分析其股权结构安排、股东会结构及董事会产生机制、董事会运行机制,发现其利用员工持股计划实现双重股权结构安排,促使创业团队与持股员工之间从传统的短期雇佣合约关系转变为长期合伙合约关系,在实现创业团队与员工之间信息共享和风险共担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程度,从而提升了决策效率与决策质量。基于该案例分析,本文认为双重股权结构实质是企业为了平衡资金需求与决策质量而采取的制度安排,现实中日益增多的多重股权结构现象可能意味着现代公司不但要经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还要面临所有权内部进一步分离的可能。

    2025年06期 v.46;No.994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3K]

经管研究

  • 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影响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吗

    黄炳艺;赵于卓;周林;

    为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信息披露环境以及多元化市场需求,我国积极转变监管理念,中国证监会稳步推进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工作,上交所和深交所于2015年相继实施了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改革。本文以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改革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9~2021年上交所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能够显著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该效应在分析师关注度高、媒体关注度低、市场环境好的公司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带来的股价同步性降低意味着更多的特质信息融入股价,并不是噪音和非理性因素产生的影响,但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的发布具有溢出效应,加剧了同行信息对比和流动,降低了资本市场定价效率。本文丰富了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改革经济后果的研究,拓展了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研究体系,为信息效率观提供了证据支持,为监管机构进一步优化监督管理体系、深入推进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5年06期 v.46;No.994 97-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9K]
  • 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影响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吗

    黄炳艺;赵于卓;周林;

    为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信息披露环境以及多元化市场需求,我国积极转变监管理念,中国证监会稳步推进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工作,上交所和深交所于2015年相继实施了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改革。本文以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改革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9~2021年上交所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能够显著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该效应在分析师关注度高、媒体关注度低、市场环境好的公司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带来的股价同步性降低意味着更多的特质信息融入股价,并不是噪音和非理性因素产生的影响,但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的发布具有溢出效应,加剧了同行信息对比和流动,降低了资本市场定价效率。本文丰富了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改革经济后果的研究,拓展了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研究体系,为信息效率观提供了证据支持,为监管机构进一步优化监督管理体系、深入推进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5年06期 v.46;No.994 97-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9K]
  • 供应链金融视角下制造业企业碳减排效应

    芦彩梅;任淑君;刘宇;

    随着“双碳”目标的确立,绿色低碳发展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最多的行业之一,制造业企业的低碳减排至关重要。本文以2008~2020年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制造业企业供应链金融对企业碳减排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可以促进制造业企业碳减排。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供应链金融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媒体监督两条渠道进行传导,从而影响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碳减排。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供应链金融的碳减排效应,在资产密集型、绿色意愿更强的制造业企业中更为显著。此外,当企业处于经济发展程度高的社会环境中时,供应链金融的碳减排效应更强。

    2025年06期 v.46;No.994 105-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0K]
  • 供应链金融视角下制造业企业碳减排效应

    芦彩梅;任淑君;刘宇;

    随着“双碳”目标的确立,绿色低碳发展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最多的行业之一,制造业企业的低碳减排至关重要。本文以2008~2020年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制造业企业供应链金融对企业碳减排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可以促进制造业企业碳减排。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供应链金融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媒体监督两条渠道进行传导,从而影响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碳减排。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供应链金融的碳减排效应,在资产密集型、绿色意愿更强的制造业企业中更为显著。此外,当企业处于经济发展程度高的社会环境中时,供应链金融的碳减排效应更强。

    2025年06期 v.46;No.994 105-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0K]
  • 数字金融生态对创新韧性的影响——基于动态QCA方法

    马硕;王鹏程;

    区域创新韧性的提升需要资本支持,而数字金融生态环境的协同共生是推动创新韧性提升的重要杠杆。本文基于共生理论和动态定性比较分析方法,采用2011~2021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不含西藏)的样本数据,从经济基础、金融发展、政府治理、社会保障、信用与法治、数字金融等6个维度,考察数字金融生态环境与自主创新韧性、开放创新韧性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并检验其时空差异。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生态环境与区域创新韧性之间存在显著不符合线性关系假设的反向案例,适宜使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在时间维度上,单个前因条件的存在与否并不构成区域高创新韧性的必要条件,但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韧性的必要性程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空间维度来看,数字金融生态环境与区域创新韧性的必要性因果关系呈现出典型的空间差异性。存在“实体经济与金融种群协同共进型”和“数字金融主导下种群交互共生型”两条促进高自主创新韧性产生的组态路径,以及“金融种群与政府部门联动共演型”和“信用法治引领下金融种群共栖型”两条促进高开放创新韧性产生的组态路径。

    2025年06期 v.46;No.994 113-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8K]
  • 数字金融生态对创新韧性的影响——基于动态QCA方法

    马硕;王鹏程;

    区域创新韧性的提升需要资本支持,而数字金融生态环境的协同共生是推动创新韧性提升的重要杠杆。本文基于共生理论和动态定性比较分析方法,采用2011~2021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不含西藏)的样本数据,从经济基础、金融发展、政府治理、社会保障、信用与法治、数字金融等6个维度,考察数字金融生态环境与自主创新韧性、开放创新韧性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并检验其时空差异。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生态环境与区域创新韧性之间存在显著不符合线性关系假设的反向案例,适宜使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在时间维度上,单个前因条件的存在与否并不构成区域高创新韧性的必要条件,但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韧性的必要性程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空间维度来看,数字金融生态环境与区域创新韧性的必要性因果关系呈现出典型的空间差异性。存在“实体经济与金融种群协同共进型”和“数字金融主导下种群交互共生型”两条促进高自主创新韧性产生的组态路径,以及“金融种群与政府部门联动共演型”和“信用法治引领下金融种群共栖型”两条促进高开放创新韧性产生的组态路径。

    2025年06期 v.46;No.994 113-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8K]
  • 装备制造业“四链”融合机理与双效测度研究

    陈敏灵;路子盈;薛静;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对于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成要素、演化过程、反馈机制进行装备制造业“四链”融合的机理分析,厘清“四链”内在逻辑关系,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2012~2022年装备制造业“四链”融合效果进行测度,并基于超效率DEA模型进行装备制造业“四链”融合效率测度。研究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四链”融合是主体、资源、环境要素的聚集和互动协同,其融合过程存在四阶段的融合模式,即初融期的带动融合模式、整合期的协同融合模式、拓展期的融合网络模式及成熟期的融合创新生态模式,各融合模式分别对应完全不协同、低级协同、中级协同、高级协同的融合效果;装备制造业单链发展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受资金链发展波动下降影响,“四链”融合效果不尽理想,与单链发展不匹配,总体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在完全不协同与低级协同之间变化;纯技术效率有效年份居多,综合效率受规模效率的影响呈现多年无效状态。在此基础上,从突破链条短板、政府部署资源、借助创新平台、加强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2025年06期 v.46;No.994 12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1K]
  • 装备制造业“四链”融合机理与双效测度研究

    陈敏灵;路子盈;薛静;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对于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成要素、演化过程、反馈机制进行装备制造业“四链”融合的机理分析,厘清“四链”内在逻辑关系,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2012~2022年装备制造业“四链”融合效果进行测度,并基于超效率DEA模型进行装备制造业“四链”融合效率测度。研究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四链”融合是主体、资源、环境要素的聚集和互动协同,其融合过程存在四阶段的融合模式,即初融期的带动融合模式、整合期的协同融合模式、拓展期的融合网络模式及成熟期的融合创新生态模式,各融合模式分别对应完全不协同、低级协同、中级协同、高级协同的融合效果;装备制造业单链发展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受资金链发展波动下降影响,“四链”融合效果不尽理想,与单链发展不匹配,总体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在完全不协同与低级协同之间变化;纯技术效率有效年份居多,综合效率受规模效率的影响呈现多年无效状态。在此基础上,从突破链条短板、政府部署资源、借助创新平台、加强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2025年06期 v.46;No.994 12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