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颖鹿;宋凤轩;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作为“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并提出加大税收对分配的调节力度。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税收在优化资源配置、调节收入与发展差距以及均衡分配格局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回顾我国共同富裕的探索历程,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其改革实践与共同富裕目标一脉相承,相互促进。通过剖析税制改革同共同富裕目标之间的内在机理,明确税制改革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着力点,并据此提出具体的税制改革路径,为构建共同富裕目标下的税收制度提供参考。
2024年01期 v.45;No.965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 靳景玉;张媛媛;
作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的抓手,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对实现节能减排和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9~2019年我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对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可以显著提升城市能源利用效率,这一结论通过平行趋势检验、克服试点选取非随机性、缓解内生性问题和反事实检验等得以强化。机制分析发现,市场化程度、产业集聚水平和绿色技术创新对数字基础设施投入与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的关系存在明显的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对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作用在产业结构均衡城市、产业结构高水平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更为突出,当样本城市位于长三角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和长江中游经济圈时,数字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的效果更好。本研究为因地制宜释放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在减碳领域和绿色变革等改善城市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的“数字红利”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有益思考。
2024年01期 v.45;No.965 108-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2K] - 赵丽;尹妍;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期,面对国际复杂局势与国内低迷的增长环境,亟需拓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手段、新路径,数字金融的蓬勃发展可能是一个良好的契机。本文系统梳理了数字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文献,理清了数字金融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概念界定,从直接作用机制和间接作用机制、宏观中观微观等角度探究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并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包括数字金融的测量方法完善、数字金融风险防范、数字金融对政府的影响等。
2024年01期 v.45;No.965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0K] - 张桐桐;杨海芬;孔月星;马永青;
自2007年第一家村镇银行成立以来,村镇银行始终坚守“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在践行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发展适合农村经济环境的金融体系尤为重要。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推动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标志着国家又一次对村镇银行组织形式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村镇银行组织形式创新的制度演进经历了从建立单一法人制到组建管理总部制、控股公司制、总分行制,再到实施投资管理型和“多县一行”制,以及到提出结构性重组的转变提升。从理论逻辑看,适应性效率理论诠释了村镇银行组织形式伴随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变化进行创新的整个过程,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分别从不同层面诠释了村镇银行组织形式的创新。根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梳理出未来村镇银行三种可能的组织形式,并提出创新村镇银行组织形式以适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对策。
2024年01期 v.45;No.965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6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