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孟晖;刘怡婷;薛坤坤;
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讨论热点话题的当下,践行ESG理念具有重要意义,而非控股股东参与治理作为优化企业股权结构的方式之一,其能否以及如何推动ESG表现提升需要深入研究。本文选取2009~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非控股股东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与企业ESG表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非控股股东积极参与治理可以通过抑制控股股东掏空、降低经理人成本以及缓解融资约束来提升企业ESG表现。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非国有企业、家族企业、审计质量较低以及股权制衡度较低的企业,非控股股东积极参与治理促进企业ESG表现提升的效果更加显著。
2025年12期 v.46;No.1000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7K] - 徐焱军;郭欣琳;
本文以2007~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探究共同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拥有共同机构投资者的企业往往能提升其商业信用融资能力。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一方面,共同机构投资者发挥协同效应提升企业市场地位和议价能力,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另一方面,共同机构投资者发挥治理效应抑制企业盈余管理,提升信息披露质量,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所处行业竞争程度越高、所受融资约束越大,共同机构投资者越能显著提高其商业信用融资能力。
2025年12期 v.46;No.1000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5K] - 高严;周祯妮;
现有会计体系源自西方,主要侧重资本积累与股东利益,强调资本回报和利润最大化。尽管这一模式在追求资本保值、增值、扩张的西方现代化中取得了成功,但忽视了资源配置、社会公平与环境影响等非财务因素。相比之下,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的现代化”,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现有会计体系难以满足中国式现代化的多维目标,亟需进行深刻的变革,以应对经济、社会、环境等多重目标的平衡和挑战。为此,本文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会计体系需要变革的关键领域,具体包括人口规模巨大、共同富裕、物质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和平发展、应急管理、生态文明以及数字化转型等方面。通过分析现有会计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不适之处,提出改进的方向和建议,以期为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会计变革提供新的视角。
2025年12期 v.46;No.1000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9K] - 代飞;赵鑫;
本文系统梳理了耐心资本相关研究的演进脉络与核心议题。首先,探究耐心资本从期限偏好到治理革新的理论起源,厘清其内涵,同时基于“时间弹性—风险偏好—价值整合”三维框架解构其核心特征,辨析其与长期资本及风险资本的异同,并对其测度方式进行梳理。其次,从宏观环境(政策支持、社会需求与文化价值观)以及微观主体(资本供给方与资本需求方)双重视角,揭示耐心资本的影响因素,依循“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经济后果”的逻辑构建整合性研究框架。最后,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理论局限与方法短板,提出未来需探究耐心资本在不同经济周期和技术变革阶段的适应性机制、开发跨周期考核评估工具、深化中国情境下耐心资本的政策协同与市场培育机制。研究结论可为我国耐心资本理论深化与实践创新提供参考。
2025年12期 v.46;No.1000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