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雪荣;唐俊杰;王硕;
在“双碳”目标下,各公司纷纷致力于绿色转型,ESG正加速成为企业的“必答题”。大股东同时持股的企业形成的关联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如何,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基于2010~202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配对样本,实证检验共同股东对企业ESG表现趋同的影响。研究发现,若两家公司拥有共同股东,则双方ESG表现更加趋同,共同股东总体上发挥治理效应。机制检验表明,影响内外部信息环境和施加股东压力是共同股东促使企业ESG表现趋同的可能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共同股东所带来的企业ESG表现趋同效应在拥有非机构投资者共同股东的企业和高竞争程度的行业中更加明显,选择“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派出有绿色经历的连锁董事也会加强这一效应。研究结果不仅为共同股东促进企业ESG表现趋同建立了基本的治理路径框架,也拓展了企业ESG表现趋同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为相关方改善ESG表现和完善ESG监管提供了经验证据及理论借鉴。
2025年14期 v.46;No.1002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5K] - 王守杰;崔也光;
“绿色工厂”认定政策是自愿型环境规制在我国制度背景下的创新应用。本文以2011~202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绿色工厂”认定政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绿色工厂”认定显著提升了企业投资效率。机制检验表明:“绿色工厂”认定能够发挥信息效应、治理效应和资源效应,通过保障专有信息传递、吸引长期机构投资者、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三条路径提升企业投资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工厂”认定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效应在高管绿色认知水平较高和央地财政政策协同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中更显著。本文结论丰富了环境政策与企业投资效率关系的文献,也为企业提升投资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支撑。
2025年14期 v.46;No.1002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0K] - 王攀娜;赖翰林;徐博韬;
本文以2007~2022年我国A股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家族企业关联大股东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不存在关联大股东的企业,存在关联大股东的家族企业违规倾向更弱,即关联大股东能够发挥治理作用抑制企业违规行为。机制检验发现,家族企业关联大股东通过缓解两类代理问题和增强对延伸型社会情感财富的保护意愿,有效抑制了企业的违规行为。进一步分析发现,当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不超过40%、存在亲缘关系的关联大股东和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较差时,家族企业关联大股东对其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
2025年14期 v.46;No.1002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8K] - 于连超;杨浩祥;
环境标准软联通是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深层次绿色发展的本质要求。那么,环境标准软联通有助于促进企业外资大股东持股吗?本文以2010~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国际环境标准认证为切入点,探讨国际环境标准认证对企业外资大股东持股的影响。研究发现,国际环境标准认证促进了外资大股东持股,表现出明显的外资引入效应。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国际环境标准认证不仅能通过抑制环境违规和降低环境税收以降低投资风险,还能通过促进绿色创新和改善员工结构以加速投资增值,从而促进外资大股东持股。进一步分析发现,当行业竞争激烈、环境规制严格、绿色信贷较充足以及独董比例较高时,国际环境标准认证对外资大股东持股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2025年14期 v.46;No.1002 6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9K] - 新夫;黄静;朱聆;刘欣;
国际影响力估值基金会(IFVI)和价值平衡联盟(VBA)从2023年开始着手制定水消耗主题方法论,旨在厘清水消耗对人类福祉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路径及具体结果。本文将水消耗价值的核算具体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确定数据要求。收集企业运营以及上下游价值链的用水消耗数据,并根据用水地点进行整理,同时考虑当地水资源压力和生物多样性压力。第二步,评估影响动因并计量影响。先运用生命周期评估(LCA)和环境拓展投入产出模型(EEIO)等方法,确定水消耗对人类福祉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路径,并量化其影响力驱动因素,再使用标准化影响路径将影响结果转化为可度量的指标。第三步,将影响力指标转化为货币价值并计算总经济价值。对现有水资源核算方法(如碳披露项目问卷调查、世界自然基金会水风险过滤器)进行比较,并对IFVI水消耗主题方法论的不同方面进行探讨。
2025年14期 v.46;No.1002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