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月刊


本刊特稿

  • 科技创新与财务管理: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伍中信;刘毓;仇诗迪;

    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培育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财务管理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资金保障和提升数据治理能力为科技创新提供系统性支撑。然而,企业在实践中仍面临科技创新与财务管理衔接不畅、资金链与创新链匹配度不足、税务管理分散等问题,亟需构建系统化的协同治理机制。本文基于企业间共享治理理论,提出“科业财税”一体化协同共治平台,以数字技术驱动财务管理变革,推动资金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研究表明,该平台不仅能提升企业科技创新与财务管理的协同治理水平,还为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企业财税管理模式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研究成果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充分发挥企业财务战略价值,并推动智慧税务与企业数字治理体系的深度融合。

    2025年14期 v.46;No.1002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0K]
  • 企业内部人举报量化研究:基于披露和效能视角

    林斌;宋为熙;谭素娴;

    本文通过系统构建内部人举报运行效能指数,为衡量企业举报机制的有效性提供科学的量化工具。具体而言,通过三个步骤进行指数构建:其一,检索和收集2008~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涉及内部人举报的公告文件;其二,参考经典文献并结合我国的政策制度,构建包含四个层次17项指标的编码体系;其三,采用熵权法和简单加总两种方式合成内部人举报运行效能综合指数。随后对指数的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总体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时间变化趋势与我国相关政策演进呈现出明显的对应关系,且不同行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该指数与迪博内部控制指数以及我国反舞弊调查中的举报内部数据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验证了指数的良好效度。同时,本文检验内部人举报的经济后果后发现,健全的举报机制可以约束管理层的盈余操纵行为,改善信息环境,提升企业的长期价值。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相关文献、理论与制度,构建内部人举报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企业举报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提供工具和手段。

    2025年14期 v.46;No.1002 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2K]
  • 论中国企业财务管理数智化的知识体系

    汤谷良;曲馨怡;

    现行财务管理知识体系难以满足数智化转型升级的实践需求。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为构建中国自主财务管理知识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制度背景。本文基于对该指导意见的深入思考,从管理基础、管理目标、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重点、管理边界六个维度,提炼出数据中台、整体价值、财务BP、经营场景、司库体系、跨组织生态等管理要点,构建适应数智化时代的新型财务管理知识体系。

    2025年14期 v.46;No.1002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 数据资产信息披露的现状、问题与建议——基于2024年年报的分析

    赵治纲;何平;

    高质量的数据资产信息披露,有助于全面反映数据资产价值,提升企业估值。当前,对于数据资产信息披露的形式、方法、频率,以及数据资产类型、规模、质量、应用场景、潜在风险等关键披露内容,学术界探讨不多。而经过审计后披露的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为研究数据资产信息披露问题提供了重要契机。本文研究发现,当前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存在权属风险不披露、会计政策披露不充分、完整性和可比性不足等突出问题。为此建议,基于数据资产的价值特性,构建“合规性兼顾价值性”“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数据资产信息披露总体思路,具体举措包括加快制定数据资源权属信息披露要求、分类明确数据资源披露内容、进一步丰富数据资源披露形式。通过上述举措,可进一步提升数据资产信息披露水平,切实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数据资产信息。

    2025年14期 v.46;No.1002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9K]

中美跨境审计会计专题

  • 跨境审计师信息流动国际协议解读:内容框架、规则特点与治理启示

    杨婧;刘烨;池国华;陈汉文;

    本文在深入解读美国审计监管机构与奥地利联邦财政部签署的《特定个人数据转移协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数据治理理念及法律法规,提出审计师信息跨境流动监管合作的可参考方案。美奥协议的核心内容涵盖协议定位与主体范畴、数据处理原则、争议解决与持续监督以及效力动态调整机制,协议特征表现为法律框架的伞状结构、风险管控的三级分类模型、主权维护的技术化路径以及权利救济的双轨制安排。基于我国当前面临的跨境审计监管难题,本文提出构建动态法律衔接框架化解主权冲突、实施数据风险分级管控匹配监管需求、完善双轨制救济体系保障主体权益等立足中国国情的参考方案。本文旨在为我国审计师个人数据跨境流动相关国际协议的关键条款设计提供参考,以构建既符合国际规则又能支撑企业国际化的跨境数据治理体系。

    2025年14期 v.46;No.1002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8K]

数智化研究

  • 动态能力视角下“小巨人”企业数字化转型多元组态路径研究

    肖吉军;杨紫玲;王子齐;王庆国;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我国从制造大国成功转变为制造强国的关键。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和效率的影响,鲜有研究探讨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前置因素及其非线性传导机制。本文借鉴动态能力理论,在改进传统TOE框架的基础上,从技术、组织、环境和管理四个维度构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分析框架,并采用fsQCA方法进行前因配置分析。研究发现,“小巨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多元组态路径主要有三条,分别是技术主导型、环境驱动型和平衡协同型。该结论有助于明确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力与限制因素,为企业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2025年14期 v.46;No.1002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6K]
  • 金融科技创新赋能首发经济发展:逻辑、挑战与实践路径

    李超;余正勇;刘威;

    金融科技创新与首发经济的结合是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在界定金融科技创新与首发经济概念的基础上,首先分析金融科技创新如何通过创造新的市场机会、缓解信息不对称、推动金融服务普及、提升经济效率以及赋能首店首秀首展的流量优势,与首发经济发展形成内在逻辑联系。然后探讨金融科技创新在赋能首发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技术创新采纳阻碍、技术风险监管挑战、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以及市场适应性困境等。在此基础上,围绕政策支持与环境构建、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风险管理与合规发展、跨界合作与生态圈构建、人才体系构建与品牌塑造等提出金融科技创新赋能首发经济发展的实践路径,旨在促进金融科技创新与首发经济的深度融合,以首发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14期 v.46;No.1002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1K]

财会研究

  • 共同股东与企业ESG表现趋同

    王雪荣;唐俊杰;王硕;

    在“双碳”目标下,各公司纷纷致力于绿色转型,ESG正加速成为企业的“必答题”。大股东同时持股的企业形成的关联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如何,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基于2010~202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配对样本,实证检验共同股东对企业ESG表现趋同的影响。研究发现,若两家公司拥有共同股东,则双方ESG表现更加趋同,共同股东总体上发挥治理效应。机制检验表明,影响内外部信息环境和施加股东压力是共同股东促使企业ESG表现趋同的可能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共同股东所带来的企业ESG表现趋同效应在拥有非机构投资者共同股东的企业和高竞争程度的行业中更加明显,选择“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派出有绿色经历的连锁董事也会加强这一效应。研究结果不仅为共同股东促进企业ESG表现趋同建立了基本的治理路径框架,也拓展了企业ESG表现趋同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为相关方改善ESG表现和完善ESG监管提供了经验证据及理论借鉴。

    2025年14期 v.46;No.1002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5K]
  • 自愿型环境规制与企业投资效率——基于“绿色工厂”认定的实证检验

    王守杰;崔也光;

    “绿色工厂”认定政策是自愿型环境规制在我国制度背景下的创新应用。本文以2011~202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绿色工厂”认定政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绿色工厂”认定显著提升了企业投资效率。机制检验表明:“绿色工厂”认定能够发挥信息效应、治理效应和资源效应,通过保障专有信息传递、吸引长期机构投资者、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三条路径提升企业投资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工厂”认定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效应在高管绿色认知水平较高和央地财政政策协同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中更显著。本文结论丰富了环境政策与企业投资效率关系的文献,也为企业提升投资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支撑。

    2025年14期 v.46;No.1002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0K]
  • 家族企业关联大股东与企业违规行为

    王攀娜;赖翰林;徐博韬;

    本文以2007~2022年我国A股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家族企业关联大股东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不存在关联大股东的企业,存在关联大股东的家族企业违规倾向更弱,即关联大股东能够发挥治理作用抑制企业违规行为。机制检验发现,家族企业关联大股东通过缓解两类代理问题和增强对延伸型社会情感财富的保护意愿,有效抑制了企业的违规行为。进一步分析发现,当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不超过40%、存在亲缘关系的关联大股东和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较差时,家族企业关联大股东对其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

    2025年14期 v.46;No.1002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8K]
  • 环境标准软联通与企业外资大股东持股——以国际环境标准认证为例

    于连超;杨浩祥;

    环境标准软联通是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深层次绿色发展的本质要求。那么,环境标准软联通有助于促进企业外资大股东持股吗?本文以2010~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国际环境标准认证为切入点,探讨国际环境标准认证对企业外资大股东持股的影响。研究发现,国际环境标准认证促进了外资大股东持股,表现出明显的外资引入效应。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国际环境标准认证不仅能通过抑制环境违规和降低环境税收以降低投资风险,还能通过促进绿色创新和改善员工结构以加速投资增值,从而促进外资大股东持股。进一步分析发现,当行业竞争激烈、环境规制严格、绿色信贷较充足以及独董比例较高时,国际环境标准认证对外资大股东持股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2025年14期 v.46;No.1002 6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9K]
  • IFVI水消耗主题方法论:水资源核算新进展

    新夫;黄静;朱聆;刘欣;

    国际影响力估值基金会(IFVI)和价值平衡联盟(VBA)从2023年开始着手制定水消耗主题方法论,旨在厘清水消耗对人类福祉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路径及具体结果。本文将水消耗价值的核算具体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确定数据要求。收集企业运营以及上下游价值链的用水消耗数据,并根据用水地点进行整理,同时考虑当地水资源压力和生物多样性压力。第二步,评估影响动因并计量影响。先运用生命周期评估(LCA)和环境拓展投入产出模型(EEIO)等方法,确定水消耗对人类福祉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路径,并量化其影响力驱动因素,再使用标准化影响路径将影响结果转化为可度量的指标。第三步,将影响力指标转化为货币价值并计算总经济价值。对现有水资源核算方法(如碳披露项目问卷调查、世界自然基金会水风险过滤器)进行比较,并对IFVI水消耗主题方法论的不同方面进行探讨。

    2025年14期 v.46;No.1002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3K]

审计研究

  • 可持续发展报告鉴证的应用研究

    程博;叶茹倩;陆施予;

    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探讨可持续发展报告鉴证的应用目标,剖析不同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鉴证信息重点,挖掘其应用价值以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结果表明:依据鉴证结果,投资者可评估投资风险与回报并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债权人能够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合理制定信贷策略;政府机构可强化监管与政策制定;消费者与客户可理性消费,支持绿色、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员工可提升工作满意度与忠诚度;供应商可优化合作策略,强化供应链的协同效应;社区居民可维护环境权益。多方协同发力,共同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2025年14期 v.46;No.1002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3K]
  • 内部审计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理论逻辑、现实梗阻和实践进路

    单文涛;王永青;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当前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而内部审计在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本文从理论角度解构内部审计通过协同创新战略、激活创新资源及强化创新韧性管理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机理。同时,基于现实状况剖析内部审计在赋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内外部创新环境适应性不够、创新战略对接性不足以及数字技术匹配性不强等现实梗阻。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优化与创新战略的协同机制和强化数字技术的综合应用等推动内部审计持续赋能的实践进路。本研究旨在丰富内部审计职能的理论内涵,为企业高效运用内部审计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2025年14期 v.46;No.1002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0K]

案例研究

  • 数智化与商业模式的脆弱性分析——以每日优鲜为例

    陈家辉;魏在锐;刘峰;

    本文以每日优鲜快速上市至退市为例,对数智化时代商业模式的脆弱性展开分析。研究发现:数智技术的发展,降低了生鲜电商行业的进入门槛;电商企业的扩增加剧了行业竞争,每日优鲜为抢占用户市场付出了巨大成本;线上购菜的便捷操作,降低了用户在平台之间切换的成本,用户粘性难以形成,导致每日优鲜难以获得持续性收入。此外,数智化未能有效赋能每日优鲜的采购环节,每日优鲜由此承担了冷链物流、订单履约等额外成本,最终使得每日优鲜无法实现盈利。通过研究,本文认为基于数智技术形成的商业模式存在脆弱性。

    2025年14期 v.46;No.1002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5K]
  • 数据交易所挂牌企业的数据资源入表探析——以中远海科为例

    周亚荣;张昕悦;廖斯羽;谭璐;

    财政部颁布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于2024年正式实施。本文以中远海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样一家率先在表内披露数据资产并已在上海数据交易所有挂牌产品的企业为例,通过分析其研发投入情况以及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第三季度报告中数据资源披露情况,探讨数据确权与数据治理、数据资产入表金额的确认、入表数据资产的后续计量等问题。研究发现:企业在数据资源入表前,应组建相关专业团队,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与质量评估等;数据交易所挂牌不仅能通过中介机构间接完成数据资源的合规治理,满足会计准则“合法控制”数据资源的要求,还能通过资产评估机构对挂牌产品进行价值评估,确认数据资源的价值;后续计量对数据资产进行摊销处理,摊销方法应该具有多样性。由此,本文建议相关机构细化《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及其应用指南,企业也应充分披露更多发挥数据资源价值的相关信息。

    2025年14期 v.46;No.1002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0K]

经管研究

  • 社保基金投资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检验

    李洁琼;汪贵斌;

    社保基金作为我国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其投资行为受到政府和市场的高度关注。本文以2010~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社保基金投资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保基金投资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社保基金投资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与降低代理成本来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社保基金投资对位于东部地区的企业、高科技企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

    2025年14期 v.46;No.1002 110-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2K]
  • 制造业资金链韧性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李欣;梁树广;

    本文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资金链韧性为研究对象,构建包含承压能力、回弹能力、再发展能力和供应链韧性四维度的资金链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4~2023年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度资金链韧性水平,结合核密度估计与障碍度模型揭示资金链韧性的动态演进规律及影响制造业韧性的核心障碍因子。研究发现:制造业资金链韧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波动下降趋势,承压能力降幅显著且回弹能力长期停滞,形成“抗压—恢复”能力断层;核密度曲线显示全行业韧性分布主峰左移且峰宽收窄,企业间差异缩小但高韧性企业占比降低。障碍度分析表明,供应链回款效率、短期偿债能力与库存周转失衡是影响制造业资金链韧性的主要障碍因子,且系统性障碍呈现路径依赖特征。据此,提出“信用穿透—债务适配—分类治理”的协同提升路径,为保障制造业产业链安全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2025年14期 v.46;No.1002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2K]
  • 新一轮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政策审视与应对

    黄颖斐;张潇;

    受财政收支压力加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特别是隐性债务风险不容小觑。为了稳妥推进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工作,我国推出了新一轮共计12万亿元地方隐性债务化解政策“组合拳”,推动隐性债务显性化和整体性除险。本文在全面梳理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风险的基础上,根据最新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工作的政策导向和思路转变,对当下全国范围内隐性债务化解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系统审视,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识别风险,特别是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置换为显性债务后面临的新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提出应对之策,为持续稳妥推进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工作提供参考。

    2025年14期 v.46;No.1002 124-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6K]
  • 下载本期数据